马铃薯是薯片的重要原料,如果你从事薯片生产,却没有马铃薯供应,那么问题就大了。2021 年,一家日本公司和亚洲主要薯片生产商卡乐比(Calbee)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该公司的大部分马铃薯来自日本北海道北部岛屿,而当干旱来临时,该公司面临严重的马铃薯短缺。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该公司曾试图从美国采购马铃薯,但当时海运集装箱也出现短缺,价格飞涨。
这就提醒了我们供应中断可能造成的严重损害。德国工业和技术跨国公司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的日本国家代表尼古劳斯·博尔茨(Nikolaus Boltze)指出,日本近年来面临的不仅仅是马铃薯短缺问题,还受到更广泛的半导体短缺的影响。因此,2022 年 10 月有报道称,丰田公司将每辆新车的智能钥匙数量限制为一把。另一个受影响的例子是,由于芯片短缺,列车运营商东日本铁路公司( JR East)面临着智能地铁卡短缺的问题。
几十年来,日本一直被视为供应链管理和精益生产的领头羊,但这些例子为日本敲响了警钟。例如,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曾为日本公司带来了竞争优势,其 “及时生产”的方法也受到全世界的推崇。布鲁金斯东亚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East Asia Policy Studies at Brookings)主任米雷娅·索利斯(Mireya Solis)写道:“日本公司曾是供应链革命的积极参与者,而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国际贸易和投资模式,并再次推动了亚洲的经济一体化。”她继续写道: “供应链也改变了日本。首先,它让日本的经济活动与海外生产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日本跨国公司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东京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名誉教授浦田秀次郎(Shujiro Urata)解释说,多年来,整个生产流程都集中在日本,“然而,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于日元急剧升值,日本制造的产品竞争力下降。”为此,企业采取了分散战略,将生产流程分解成若干部分或任务,将劳动密集型任务转移到低工资地区。浦田秀次郎解释说:“这种分散战略非常有效,是当时最高效的生产系统。”
然而,跨国公司只注重生产效率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浦田秀次郎解释说,鉴于新冠疫情所暴露出的问题,以及近年来半导体短缺等其他供应链冲击,跨国公司现在正从“及时”系统转向 “以防万一 ”系统。“跨国公司必须考虑风险,不能继续只考虑效率和经营成本。危机前,他们只关注生产成本,而现在,他们必须考虑其他风险,”他说道。
浦田秀次郎解释说,2011 年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事故后,供应链的复原力成为关注焦点。他说:“从那时起,政策制定者、商界人士和研究人员开始对供应链中断可能造成的影响产生浓厚兴趣。”此外,2011 年泰国曼谷发生严重洪灾,影响了在当地运营的日本公司。不过,尽管汽车制造商的某些零部件出现短缺,导致生产停顿,但从这些事件中恢复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
十年之后,新冠疫情带来的混乱暴露了医疗设备等物资供应方面的弱点。与此同时,经济安全也成为一个问题,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日本(和其他国家)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特别是在关键材料方面。
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既因为中国被认为是一个安全威胁,也因为从一个国家如此大量地集中采购存在风险。浦田秀次郎评论说:“供应链复原力问题已经存在多年,并因这些安全相关问题而变得更加突出。”
蒂森克虏伯的博尔茨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日本是一个岛国,没有任何原材料或化石燃料等自然资源。他解释说:“正因为如此,日本高度依赖于‘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和畅通无阻的航道。”他指出,日本政府和产业界都充分认识到了这种情况的影响。然而,“2011 年的地震、最近的新冠疫情封锁以及中美贸易紧张局势,都将重点进一步转移到供应链复原力这一主题上,”博尔茨评论道。
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供应链的复原力,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浦田秀次郎解释说,日本政府提出了两项具体计划:一项是为回流日本的企业提供补贴,另一项是帮助企业从中国转向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他解释说,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许多研究人员不赞成第一项计划,因为在日本集中生产会带来风险。“我们这里经常发生地震,”他评论道。
对经济安全的高度关注促使日本政府在最高层采取行动。例如,据路透社报道,2023 年 2月,来自韩国、美国和日本的官员举行了一次经济安全会议,讨论在更加强势的中国的背景下供应链的复原力。还有报道称,人们担心两岸紧张局势的加剧会给该地区的跨国公司带来不利影响。鉴于这种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以及减少对中国供应——特别是关键材料依赖的需求,最近出现了“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趋势,即从日本认定的政治和经济盟友国家中采购供应品。
2022 年 5 月,日本国会批准了《经济安全法》(Economic Security Act),为有意实现供应链多元化的日本公司提供支持。该法案涵盖的领域包括:确保重要产品的稳定供应,确保日本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确保其关键技术具有复原力,以及在专利申请中为知识产权提供更多保护等。一些产品被列为关键产品,包括半导体、稀土、医疗用品、化肥、船舶零件、液化天然气、飞机零件、云应用、抗菌剂、蓄电池、工业机器人和机床等。
与此同时,日本也在加强对中国产品的替代。浦田秀次郎评论说,以矿石原料为例,日本政府正在探索将精炼和冶炼工艺引入日本的方法。在半导体方面,他指出:“日本显然正在努力振兴自己的独立产能。”
日本公司避免供应链中断的方法之一就是从不同地方进行采购。东京理科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管理学院商业经济学系助理教授柏木柚香(Yuzuka Kashiwagi)评论说:“日本企业的多元化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她补充说,从长远来看,这种多元化也有利于经济增长。然而,一些公司不愿意推进供应商的多元化,因为一些公司信息是保密的,他们不愿意广泛分享其公司内部的做法。
此外,与欧洲公司相比,日本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通常缺乏灵活性。在日本,人们强调长期关系,这有时意味着,为了维护这些纽带,可能会牺牲效率,或牺牲合同的灵活性。日本的许多大品牌并不自己生产产品,而是采用 “经联会”(keiretsu)模式,即由大品牌旗下的小公司(可能是独家供应商)组成的网络。这些关系尤其具有粘性和长期性,这可能意味着公司不愿意为实现多元化而做出改变。
柏木柚香指出,可以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供应链内部的沟通和信息分享。她特别提到了丰田汽车公司引进的一个名为 RESCUE(紧急情况下强化供应链)的系统,这其实是一个供应商信息数据库,可以在问题出现时识别并更新准确信息,以避免供应出现中断。
对于那些正在寻求从日本以外地区实现多元化的非日本跨国公司来说,他们可能会发现无法找到替代国家来采购某些商品。柏木柚香评论说,非日本跨国公司能轻易更换供应商,因为他们的供应链更具灵活性,但在日本的情况却可能并非如此,因为日本公司提供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索利斯在题为《大挤压:日本供应链与大国竞争》(The Big Squeeze: Japanese Supply Chains and Great Power Competition)一文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日本企业在先进材料、高科技投入和精密机械方面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从而成为亚洲供应链的技术支点。”尽管日本在消费电子市场上可能已被韩国和中国的竞争对手超越,但 “日本先进的投入品和机器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供应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例子比比皆是”,索利斯写道,以智能手机为例,日本公司为华为的 P30手机提供的零部件占其总价值的 23%。
鉴于在某些领域的专长,日本正在努力成为对外国直接投资更具吸引力的目的地。关于日本能否以这种方式吸引跨国公司前来投资的问题,浦田秀次郎说,近几十年来,日本一直处境艰难。他指出,语言障碍是在日本开展业务的主要障碍。他指出,日本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是世界上最低的之一,而日本对外的直接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则是全球最高的之一。浦田秀次郎说:“日本政府普遍希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借助外国资本振兴本国经济。”
不过,日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博尔茨列举了几个德国公司在日本投资的例子,并表示许多非日本跨国公司正在将其地区总部、采购部门或销售协调部门从中国(包括香港)迁往日本。德国工程技术公司博世(Bosch)在横滨投资 390 亿日元新建了一个研发机构。另一家德国化工企业赢创工业集团(Evonik Industries)于 2023 年 2 月宣布在日本四日市投资扩建气相氧化铝生产厂,用于电池应用。博尔茨说:“作为亚洲唯一的 G7 国家,日本正受益于其政治稳定和经济实力。”此外,他还指出,日本的劳动力成本合理,再加上一定程度发达的自动化,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生产中心。
随着为本国公司和外国跨国公司采取措施来提高供应链的复原力,日本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生产的重点将不再是效率和“及时”,而是 “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