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聚焦

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Published: Aug 2024

中国的金融机构继续面临房地产市场的挑战。有人认为该行业正处于危机的边缘,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中国有能力在其对全球产生影响之前加以解决。

Piggy bank behind wooden houses

中国经济及其银行的规模和发展令人瞩目,但反过来,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更广泛的金融体系和全球经济造成可怕的影响。

中国的银行继续面临房地产行业的挑战——大型开发商陷入困境、房地产价值暴跌、银行背负着可能无法偿还的贷款。据估计,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占主要银行资产的30%。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碧桂园(Country Garden)等大型房地产公司纷纷发生违约,而政府也要求银行扶持救助数十家大型房企。

问题还延伸到了影子银行部门,例如,资产管理公司中植企业集团(Zhongzhi Enterprise Group)因向房地产公司贷款数十亿美元而受到调查。

如果这些问题蔓延到全球金融体系,就会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问题。根据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全球银行排名,中国的银行规模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之一,在 2023 年稳居前四位。中国工商银行(ICBC)是全球最大的银行,资产高达6.3万 亿美元,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紧随其后,位居第二。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金融机构研究总监内森·斯托瓦尔(Nathan Stovall)指出,“尽管房地产行业疲软下行,但中国的银行仍然保持了其全球最大规模的地位。”

然而,中国的银行正在准备应对下一轮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潮。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公司(S&P Global Ratings)的分析师认为,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使银行难以改善其资产质量。与此同时,疲软的房屋销售也伤害了岌岌可危的开发商,并引发更多的债务重组。“新冠疫情后中国银行资产的质量难以改善。大多数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暂停偿还贷款,随后中国又推动了普惠金融,缓解了它们的贷款压力。然而,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紧张局面却使这一努力付诸东流,并且这种紧张情绪已蔓延到幸免的开发商身上”,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公司初级信用分析师谭明(Ming Tan,音译)说道。

谭表示,房地产的下行周期仍将持续,并指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的房地产销售同比下降了 29.3%。“我们预计低线城市的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将持续下去。这将继续影响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质量,包括那些幸免的房地产开发商。”对这一行业的贷款将继续拖累中国银行的业绩。标普预计房地产贷款的不良贷款率(NPL)将再创新高,并将在 2025 年达到 6.4%。

无数问题

银行业面临诸多挑战,许多银行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最近援引美国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 Chase)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上海一次会议上发表的私人评论就指出了其中的困难。据报道,他指出中国市场对银行来说非常艰难,并说道,“在过去几年里,一些投资银行业务已经跌落悬崖。”不过,他补充说:“我对此并不担心……市场一定会有起伏。”

近几个月来,还有其他一些影响银行业的事件发生。随着乌克兰战争的持续,有消息称美国将对中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以回应有关中国一直在帮助俄罗斯作战的报道。今年4 月,习近平主席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后者敦促中国领导人停止对莫斯科施以军事支持。会后,布林肯向媒体表示,“我明确指出,如果中国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去着手解决。”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在最近的中国之行中也传达了这一信息,她强调任,何在乌克兰战争中协助俄罗斯的国家都可能面临制裁的风险。

制裁将对中国的银行产生严重影响,因为中国的银行是规模庞大的国际性机构,依赖全球的基础设施服务于中国组织的国际化目标。虽然最初的新闻报道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恐慌,但路透社(Reuters)随后的报道援引一位官方人士的话指出,尽管美国已经就此进行了初步讨论,但目前并没有针对中国金融机构实施此类制裁的计划。

危机迫在眉睫?

媒体已经报道了目前影响中国银行业的其他问题。然而,房地产行业仍然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今年 1 月,香港一家法院对无力偿还债务的房地产巨头中国恒大集团(China Evergrande Group)下达了清盘令。这被认为是房地产行业以及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贷款的中国金融机构普遍不景气的表现。许多人认为,房地产行业的这些长期问题可能会蔓延成一场系统性危机。例如,IMD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阿图罗·布里斯(Arturo Bris)就写道,“中国金融体系岌岌可危的状况为全球经济稳定敲响了警钟。”

布里斯认为,一场危机正在逐渐逼近,可能对金融市场、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鉴于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动荡,如果中国银行业的问题得不到控制,跨国公司和全球经济都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布里斯写道,这场危机将引发股市恐慌和抛售。如果银行表现不佳,信贷收紧,企业将无法获得贷款,这反过来又会影响消费者信心,减少需求,损害实体经济。如果中国经济受损,世界经济也会受到影响。

布里斯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房地产行业。虽然地方省份正在通过特殊用途债券注入资金,但个人信贷违约率也在上升,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这给银行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然而,中国的主要银行都是国有银行。许多观察家都认为,中国政府会在必要时介入。布里斯认为,这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可能远远超过美国的次贷危机。

持这种观点的评论家不止布里斯一人。《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援引海曼资本管理公司(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创始人、投资人凯尔·巴斯(Kyle Bass)的话说,“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至少损失了 4 万亿美元。”相比之下,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约为 7000 亿美元左右。巴斯早在 2023 年 12 月还表示,“资本市场要正常运作,必须了解其银行系统,而中国的银行系统现在正处于自由落体状态。”

对中国的不同观点

然而,人们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看法不一。《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不为人知的故事》(China’s Banking Transformation: The Untold Story)一书的作者詹姆斯·斯滕特(James Stent)评论说,对中国银行的分析往往假定它们与西方金融机构相似,但事实并非如此。斯坦特将中国的银行描述为混合型机构——在公司治理方面与西方机构相同,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体经济和共产党的目标服务。斯滕特告诉《今日资金管理》亚洲版说,“中国银行业以不同的动力和目的运作。”他补充说,“中国的银行体系本身并不独立存在,其目的是服务于国家的发展需求,为人民提供金融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如斯滕特在书中所言,将中国与过去北亚的“发展型国家”(如韩国和日本)进行比较是有道理的。在这些国家,政府曾经大力介入银行业,从而推动这些国家成为发达经济体。

中国的观察家们在如何解读各种事件方面往往持不同意见。Z-Ben Advisors公司董事总经理彼得·亚历山大(Peter Alexander)将其比作罗夏克测试——一种通过观察墨迹图片来揭示个人看法的心理测验。北京最近取消了购房最低首付门槛。而此前,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房地产的泡沫和投机行为。过去,购买第二套房产非常困难,首付比例高达 65%,而现在这一比例已降至 25%。对于首次购房者来说,以前需要 30% 的首付才能投资房地产市场,而现在只需要 15%。

降低首付门槛、鼓励购房的举措被亚历山大称为“中国又一次的罗夏克测试”。亚历山大在最近的一次录音中说道,“目前你对中国的看法将决定你如何看待中国政府支持本地房地产市场的举措。”他补充道,“不言而喻,房地产的供过于求对中国经济构成了重大的结构性风险。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北京的领导层和政策制定者清楚地认识到这一风险,并正在有条不紊地研究如何以最佳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我认为’中国的雷曼时刻’这种夸张的说法已经不攻自破了。”

关于危机迫在眉睫的报道不胜枚举,但中国观察家们会注意到,这类报道并不新鲜。多年来,一直有报道称中国的银行系统濒临崩溃,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的冲击。但迄今为止,这些预测都没有成为现实。

谈到房地产行业的问题,斯滕特说:“政府将防止房地产危机引发系统性银行危机,这将是共产党无法接受的。它会允许房地产开发商倒闭,但不会允许大型银行倒闭。”

资本缓冲

改善银行稳健性的一项措施是增加银行储备金,此举符合针对“大到不能倒”的银行的全球通行规则。早在 2015 年,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就出台了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规则,以便它们在发生危机时拥有更多的缓冲。此举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推出的,当时主要的国际银行不得不由纳税人来挽救。现在,如果银行出现问题,股东和债权人将不得不承担损失。中国的银行由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银行,将符合这一规定的条件。全球监管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给了中国银行十年的时间来遵守这些新规定,现在这个期限已经到了。

中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现已为中国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定了规则。工行、中行、建行和农行需要拥有相当于风险加权资产16%的总损失吸收能力 (TLAC),并在 2028 年1月将提高到 18%。据路透社报道,交通银行(BoCOM)已成为另一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并获得了额外两年的合规期限。这些规定意味着中国的金融机构正在筹集资金,增强其资产负债表。惠誉(Fitch)预计,到2028年1月,这些银行将融资 6.2万亿元人民币。

《南华早报》(SCMP)最近报道称,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将分别通过TLAC债券融资300亿元人民币,以满足相关要求。《南华早报》援引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总监薛慧如(Vivian Xue)的话报道称,“我们认为,当资本工具不足以吸收损失时,发行TLAC债券将帮助银行建立新的损失吸收层,使贷款行能够自救,而不是求助于外部帮助。总体而言,TLAC债券将有助于提高银行的总损失吸收能力和风险复原力。”

与此同时,惠誉评级在 4 月份将中国银行的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并上调了六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评级。惠誉指出,国有银行评级与中国的主权评级紧密挂钩,这反映了惠誉 “认为中央政府在银行面临压力时及时提供支持的可能性非常高。”

政府托底

有些人认为,中国最大的银行是否有必要增加缓冲并不重要,因为这些大型银行都是国有银行,必要时政府一定会出手相救。但如果危机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范围呢?在政府无力控制恐慌的情况下,危机会不会蔓延?很多人认为不会。斯滕特指出,我们不应低估中国处理危机的能力。

然而,中国同时面临着许多问题。当前,习近平为中国制定了众多宏伟目标,包括投资中国的国防机构、提高中国的科技能力、创建更加平等的社会以及独立发展等。“这给政府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斯滕特说道。

斯滕特指出,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必须同时应对多重挑战,而不是按照事件的优先顺序,集中精力逐一处理。斯滕特说,“中国过去曾面临许多危机,并善于逐一解决。”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能否同时应对多重危机?”

All our content is free, just register below

As we move to a new and improved digital platform all users need to create a new account. This is very simple and should only take a moment.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Already a member? Sign In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and asks for your personal data to enhance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We are committed to protecting your privacy and ensuring your data is handled in compliance with the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